利澳线路测速,即日起购买水处理课程的朋友们,再赠送您各位一门价值99元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相讲解课程。
有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去文末,加胖哥微信好友(shuichuliqingong)咨询,也即“水处理秦工”的拼音。
昨天发了一篇文章,说我去了一家工业污水处理厂做调研,结果发现他们出水总氮经常性超标。
但不知道是不是设计之初的水质和现如今的实际进水水质不太一样,总之这套CASS系统的运行参数多少有点不合理,这才导致了出水总氮超标。
问题虽然找到了,但在后续沟通改造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阻碍,主要是业主不同意大拆大建,只允许在现有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做一些小幅度的调整。
这就让人很为难了,毕竟导致这套CASS系统出水超标的原因比较复杂,仅仅通过小范围参数的调整很难奏效。
PS:说到这,如果您还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的话,那您一定是还没看胖哥的上集文章,可以首先点击链接阅读:尴尬!遇到一个污水处理改造项目,原以为很简单,结果差点被打脸!
我左思右想都不得其解,就在无可奈何准备放弃的时候,脑海中电光火石间,闪过了一个画面。
列位,这个还真不是胖哥故意卖关子,实在是这里面的弯弯绕太多,要想讲清楚,就必须从头开说才行。
主要是他们分享的那点东西,要不就是完全脱离实际的纯高大上,要不就是堆数据一样的产品展示,实在是太无趣了。
于是我索性不再关注台上的大佬们,左顾右盼的看了起来,想找个同行聊聊天,问问今年大家都混的怎么样。
又想着花了这么多钱参加次会议,要是一点收获没有那也太亏了,哪怕多发出去一张名片也行啊!
想到这,我鬼使神差的从兜里面摸出一张名片,礼貌的和旁边的小姐姐打了个招呼,顺手就把我的名片递了过去。
幸好那个小姐姐也是个随性的人,并没有因为我打扰了她听讲座而不高兴,反而也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我。
我伸手接过名片一看,这才知道原来这位眉清目秀的小姐姐,也是位做技术出身的水处理高级工程师。
邓工很早之前就出国留学了,学的也是环境类专业,毕业后在国外的水处理行业发展了一段时间,2023年初才回的国。
回国之后,邓工并没有再去找工作,而是自主创业,目前主推一种自研的MBBR工艺生物膜填料产品。
“MBBR的填料,不就那些玩意儿吗,就算是自己研发,无非也就是改改样子,或者改改材料什么的,能有什么新鲜的!”
一想到这,我瞬间觉得这位叠加留学生和高级工程师双重buff的小姐姐,也不过如此了。
“我的这种填料,和目前市面上那些常见的MBBR填料,可以说是完全不同哦!”
“实话实说啊,我对MBBR工艺并不是特别感冒,主要是因为这玩意儿的缺点太多了。”
3、 那些海绵类型的填料,动不动就大面积烂掉,到最后全部湮灭在污水池中。
“你说的没错,MBBR工艺的确是有很多不足,但你仔细想想,你遇到的那些问题,有没有可能是产品问题?或者再延伸一下,有没有可能是设计或者调试或者运管的问题呢?”
我自己也是做技术的,从技术应用角度来说,包括MBBR工艺在内,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工艺?
所以不管什么工艺,选择时都需要量力而行,在同样能达到最终目标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和运维管理都显得异常重要。
这就好像古时候的一把绝世好刀,放在普通人的手里比烧火棍也强不了多少,弄不好挥两下还砍到自己。
“第一,MBBR工艺弥补了固定床生物膜工艺的周期性脱膜对出水稳定达标带来的影响。”
“第三,MBBR工艺相对于悬浮污泥工艺,生物膜工艺附着污泥带来的低悬浮污泥量,二沉池设计负荷可以做高,剩余污泥量也少,甚至可以以零剩余污泥的模式运行,也就是纯生物膜工艺。”
“但要想实现以上效果,关键点就在于,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微生物,以更加合理的方式,住进这些填料中。”
她说的没错啊,要是把MBBR工艺比喻成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填料就是一套套的房子,微生物就是未来要入住这些房子的住户。
开发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把房子卖出去,而要想让住户们心甘情愿掏钱买房,关键点就是房子的品质要好。
想完这些后,我对邓工的评价不由得又上了一层楼,也对她接下来的讲述更加期待了。
“关于MBBR填料,大体上有两类,PE材质的塑料环或者球,还有就是海绵形状凝胶填料,这两种填料也是各有优缺点。”
“首先,PE材质的塑料球或者是塑料环吧,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容易挂膜,就算现场维护的师傅手艺十分高超,好不容易挂上膜了,后面曝气强度稍微一大,也非常容易再把膜给冲下来。”
“没错,有次我调试了一个多星期,放眼望去,满池子里面还都是白花花的填料,一点变灰的意思都没有!”
“那玩意儿我也用过,不好流化不说,还特别容易散,有次我改造一个项目,为了增加污泥浓度,往池子里面加了不少海绵填料,结果一个星期后,原本飘在水面的填料都没了,刚开始我还以为微生物长得多了,没在水里面流化呢,结果后来才知道,根本就是烂没了!”
“你那是被人骗了,花了凝胶填料的钱,买了普通的聚氨酯海绵填料,酯基极容易被水解,一旦水解后整体的结构就会散,可不就烂没了。”
“所以现如今五花八门的MBBR填料中,效果最好的可能就属那种改进型的凝胶海绵填料了,它不容易被水解,还是亲水性质,特别适合微生物着床,又因为微孔多,比表面积大,能够承载更多微生物,密度也最接近于水,容易流化,可能唯一的缺点,就是贵了。”
我看完这个视频后,第一反应是惊讶,说实话,我从没有见过这么老大个的MBBR填料。
“姐姐啊,你这也没啥啊,不就是把PE小球变成了PE大球了吗,虽然体积大了不容易跑出去,但小学生都知道啊,体积越大,比表面积越小啊!”
这次我还真是小刀剌屁股开了眼了,谁能想到这玩意儿还能对半打开,甚至里面还内有乾坤呢!?
我点点头,心说这个名字起得还挺文艺范,浑身没有几两艺术细菌的人根本想不出这个名。
“我这个球的总体直径是50cm,比普通的那种小球大了足足10倍,从里到外结构分三层,分别是中心小球、中间填料区和外层支架区。”
“最中心的这个小球空间,用来盛放一种缓释碳源填料,中间最大的填料空间,用来填充凝胶填料,最外层的那个大蓝壳,就是起固定这些填料的作用。”
“至于我为什么这么设计,有两点考虑,其一,我想在MBBR池内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反应,其二,我想要解决填料易流失的问题。”
“我能理解你第二个意图,毕竟这么大的填料外壳,50cm的直径,比池子出口的管道还大呢,肯定不容易流失,要是能够在外壳上挂个绳子,甚至还能随时回收它。”
“但我不明白你的第一个意图,毕竟MBBR池子是曝气好氧的环境,如何能够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呢?”
“我知道,膜传氧生物膜反应器嘛,就是把一种特殊的膜管卷成一卷,连接风机曝气管道后放在生物反应池中,时间长了,这种卷式膜的表面就会富集生长一层生物膜。”
“当风机开启曝气后,通过精确溶解氧控制技术保持池内溶解氧水平<0.5mg/L,但是在膜的表面,由于直接接触风机曝气,所以此处为>2mg/L的好氧环境。”
“这样附着在卷式膜表面的生物膜中,从里到外就相当于形成了好氧-缺氧的OA环境,从而能够实现在一个池子中完成硝化反硝化的过程。”
“我也是受了MABR工艺的启发,但我的思路正好相反,MABR是基于整池缺氧环境的基础上,而我的宜微球填料是基于MBBR整池好氧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我需要在一个整体好氧的环境中,创造一个局部缺氧的状态。”
“我明白了,你是通过将大量的凝胶填料聚集在一起,这样凝胶填料在整体上,从外而内就会形成一个好氧-缺氧的环境,然后你再通过最中心部分的缓释型碳源来补充反硝化单元所需的碳源,这样就能在一个池子里面同时完成硝化反硝化!”
面对小姐姐的夸奖,我也是有点飘飘然了,毕竟咱也干了10多年的水处理,也算是吃过见过的人,就算有新型技术出现,原理大概率也出不了这个圈。
不过我不得不承认,邓工的这个宜微球产品,设计的思路的确是比较巧妙,不但解决了传统MBBR填料的一些固有缺点,甚至还别出心裁的加入了缓释型固体碳源概念,成功实现了硝化反硝化于一体的设想。
如此一来,在以后遇到合适的改造项目时,就能多一条思路,用的好了,甚至不比大规模改造池体的运行效果差。
想到此节,我就兴奋莫名,觉得这趟会议没白来,了解到了这么一个别出心裁的新产品和新思路。
后来会议结束后,我和邓工互相加了微信好友后,就分道扬镳了,由于一直没有合适的项目,所以我也没再和她联系。
由于整个CASS系统缺乏足够的缺氧反应时间和空间,从而导致出水总氮超标,这不正好适合邓工的新型MBBR填料吗?
不过业主还是有点不放心,因为在我之前,他们满打满算已经接待了3波专家队伍,大家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没有一个人能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把业主的担忧和邓工说了,邓工倒也痛快,表示可以先做实验,等见着了效果,再谈后面的合作。
此次试验一共使用了30个宜微球A和60个宜微球B,其中B型号为纯MBBR填料,不带中心的缓释型碳源填料。
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看见邓工宜微球的实物,看着这一个个的大家伙被顺次投入污水池中的场景时,甚至还挺新奇的。
不过如图片中这样的投放方式也有其优点,最主要的,就是方便后期宜微球填料的随时回收,查看其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其实我比您各位更关心这个问题,所以在宜微球填料安装1个月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去现场,打捞了几个上来,拆开外层球壳,观察起填料的挂膜情况。
看完图片,想必您各位也已经心中有数了,无论是内球装的缓释碳源填料,还是外球装的凝胶型填料上均有明显的挂膜,效果的确是比传统的PE填料好多了。
带着这个疑问,我重新找到了业主人员,找他们索取最近一段时间的出水化验记录来看。
第一眼看上去,连续将近2周的出水都合格,我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使劲揉揉眼后,再三确认没有问题后,我终于放下心来。
看来我这次的判断没有错,邓工的宜微球的确是恰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剂良药。
“另外我们也做过核算了,我们这个系统每天的处理水量大概是5000m³,目前实验过程中只投放了一组生化池,所以可以按照日处理量2500m³计算。”
“根据现有数据结果测算,自从使用了宜微球后,这组系统的碳源投加量也减少了约75%。”
“我们保险点计算,按碳源投加量节约70%计算,两年节省的费用也有不到45万,而两年投加宜微球成本为40万,也就是说两年就能收回成本,出水还稳定,老板挺高兴,正打算找你商谈后续的合作呢!”
那时候我们有位领导,是个十足的实干家,经常奋战在项目一线,和我们同吃同住,深得大家的爱戴。
在平时工作中,这位领导不仅要求我们要熟练掌握现有的水处理技术,还经常鼓励我们要创新,并且放出豪言:
要知道我们那可是央企啊,几乎没有小项目,5%的利润可不是一笔小钱,所以那段时间大家真是拼了命的开动脑筋,甚至连做梦都在琢磨如何开发新技术。
“我所说的创新,可并非指那种足以引起天翻地覆的创新,那种堪称为革命性质的技术创新,必须是依托国家层面才有可能搞得出来的,就凭咱区区水处理行业不到一千多万从业人员的规模,那可真是想多了。”
“但于无声处听惊雷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你只需要有心,能够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加以改进,或者经你之手,把已经很成熟的东西优化的更加合理,使用起来更能省时省力,从而间接性的创造效益,这难道不是一种创新吗?”
“所以说,咱们做水处理这一行,千万别放弃那些细微之处的创新,正所谓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正是有了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创新的积累,你才有可能在水处理这一行中赚到钱。”
我觉得领导的话说的特别有水平,没有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创新,又何谈惊天动地的大变革呢?
写在文末:我是胖先生,专注于污水处理技术研发10年有余,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给排水工程师,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
作为一名环保老兵,我会不定期在本公众号分享有关于水处理技术上的个人心得、经验和一些有趣的案例故事,欢迎大家关注、分享。
另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胖先生也想让咱各位水友都能多学一点有关于水处理的有用知识,为绿水青山出一份力。
于是我设计了一门系统课程可以供大家学习,课程名称叫做《环境保护污废水处理常用生化物化技术原理与设计实操培训课程》,课程一共有62讲,目录较长,所以我就不单独粘贴了。
除了课程之外,我还专门收集了大量有关环保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电子版资料,包括课程课件、各种工艺的计算书、工艺设计的小软件、工艺原理动态度展示、各类文献资料等等,光收集这些资料,我就花了500多块钱,您各位看到后就知道值不值,这些我都会一并送给大家。
除此之外,我还专门针对报名学员建立了一个专属学员交流群,如果你在现实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包括好氧生化工艺、高级催化氧化工艺、蒸发脱盐、双膜中水回用等方面,都可以在群内向我提问,但凡我懂,一定相告。
以上这些服务,全套300元,贵不贵的就看您怎么看,我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点击以下卡片,进胖哥淘宝店铺咨询哦:巾帼不让须眉!这位水处理高级工程师小姐姐的新技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